Isar河河軍總司令(不是
把lofter當Tagebuch用
學好mhd,出道當Ritter(不是

關於《Der Untertan》話劇版(哥廷根德意志劇院版,改編自Heinrich Mann的同名小說)

這是今年最後一場了,因此觀眾不多。這個劇其實從4月就有場次了,我原先買的是4月的票,然而那時候劇組有演員生病,只能取消。

我比較意外的是這部劇只有一個半小時?畢竟原著是一本篇幅很長和時間跨度比較大的小說,進劇院的時候我就疑心一個半小時怎麼可能演得完?果然,基本上只演了原著的一半吧。

這部劇如場刊上所示,只有4個演員。因此除了演男主Diederich的演員之外(p2穿白色襯衫+背帶褲的),別的演員都一人分飾多角。男主父親,Agnes的父親,Wolfgang的父親,警察是由同一個人飾演(p3最右);Agnes,男主母親由同一個人飾演;Wolfgang,大學同學,中學同學由同一人飾演。我比較意外的是,原著中佔有很大篇幅的Guste Daimchen的戲份竟然全被砍了,這樣的結果便是這個劇結束得非常倉促,最後20分鐘基本上都在論述Diederich當「臣僕」的行為是否正確。

因為砍了Guste的戲份,因此本劇只能將Wolfgang和Diederich的矛盾單方面歸因到Wolfgang從小比Diederich優秀、Wolfgang的母親是猶太女演員,說白了就是Diederich酸了。但是原著這兩個人的矛盾有逐步加深的過程,這其中和Guste有很大的關係。

本劇新增了一些Agnes的戲份,原著如果我沒記錯的話,其實沒有明確交代Agnes的結局,但是原著最後有暗示過Diederich其實真正喜歡過Agnes,甚至和Guste結婚之後還會時而想起Agnes(其實原著的Diederich對Guste倒是沒什麼感情)。本劇為Agnes編了個結局,就是Diederich主動甩了她⋯⋯

說一下本劇的亮點,看到p4的螢幕的嗎?每次Diederich的父親打他的時候,都在螢幕後面打,觀眾只能看到螢幕上的剪影。以及每次Diederich犯錯,母親都讓他跪在父親面前。這個編排展現給觀眾看到的不光是一場「父親打兒子」的戲,更多的是突出了Vaterbild(可以理解為「父權」),因為der Untertan裡,從Diederich在家裡對父親的絕對服從,使得他成年之後對皇帝也絕對服從。第二個亮點是主演對於Diederich這個人物的詮釋,我個人感覺是非常深刻的。他在飾演這個角色和長輩講話的時候時常有揣手,交叉手指,捏手指等細微的動作,表現出Diederich在外是個唯唯諾諾的「臣僕」;當著Wolfgang的面時和他稱兄道弟,在背後罵Wolfgang時卻用詞激烈;一提到皇帝又自豪萬分⋯⋯「臣僕」本質上是看別人臉色行事的,因此,我們看不到Diederich的自我。第三個亮點,結尾是Diederich搭紙模建築,中間擺著紙糊的皇帝騎馬像,隨後刮起了風,把紙模建築紛紛吹倒在地上,Diederich起初一遍遍撿起,但又被吹倒,最後,他不顧那些建築了,緊緊抓著「皇帝騎馬像」。這個結局非常有象徵意義,皇帝的豪言壯語就如同紙模建築,一吹就倒,而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皇帝身上的「臣僕」,最後一無所有,只好緊緊抓住皇帝的影像,一遍又一遍地用「忠誠」麻痹自己。(原本其實我還想說這劇不值,看到這個結局的詮釋我倒是又覺得它值得一看。)

說一點題外話,這個劇的服化,包括布景,都是比較符合那個時代的,因為之前已經多次被德國人「新演繹」的話劇的服化場景衝擊到,大嘆「不懂不懂!」,這次的服化和場景終於讓我有了「能理解」的感覺了!這個劇院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劇院了,裡面的裝潢也是非常有那個年代的特色的。

评论
热度(5)

© Karl aus Preussen | Powered by LOFTER